《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的专业定位与专业设置
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是利用地球介质的某些性质(如介质的弹性、密度、磁性、导电性、介电性),通过定量的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及寻找地球内部矿产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应用研究型学科。地球物理学的学科分支众多,包括如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地热学、地磁学、水文地理学、海洋学、气象学、地核构造学、勘探地球物理学、比较行星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和大地天文学等。勘探地球物理学(又名应用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2012年教育部统一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将其与应用地球化学、岩土钻掘与岩土工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合并为勘查技术与工程,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使用的名字为“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发展历史悠久,学科种类齐全,拥有重力、磁法、电(磁)法、地震、测井五大学科方向,在国内外固体矿产、油气勘探、水文与工程、环境监测、海洋勘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根据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专业特点、发展现状、社会需求和我校大学生培养定位标准,我校制定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专业定位为:以建设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专业为目标,引领国内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测井及综合地球物理等学科发展方向,培养服务于油气资源勘查、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煤田资源勘查、水文与工程勘查、环境污染与检测等众多领域的高素质的人才。
为突出我校学生与其他学校本科生在专业上的差别与特色,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专业基础课程更加突出了地学课程的地位。2015年对本专业进行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时,将地质学课程进行具体、专业的分化,从而充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专业、更加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另外,在主干课程以外,增加若干地质学专业选修课,如矿物学和地质灾害分析等。实践教学环节,秭归地质实践教学课程建立在前期地质学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实习时间设置为4周,是本专业两门非常重要的实习课程之一。该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开展,是第六学期末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实习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二、基础地质野外实践教学资源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践基地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05年开始在我国南方新建的一个重要的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实践教学基地。该基地地处我国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长江三峡,宏伟的三峡大坝与秀美的长江三峡在此交相辉映。正是因为三峡大坝的建设,所涉及的地学研究课题极其丰富,秭归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成也为我校积极参加三峡地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峡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地质资源,区内著名的国际震旦系标准地层命名剖面等特色地质教学内容为我校本科生三峡地质实习的教学提供了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实习区位于扬子地台黄陵背斜内,区域范围涉及整个清江流域或鄂西地区。区内构造复杂,所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特殊。从大地构造学上分析,该区居于扬子地台鄂黔台褶带与四川台向斜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过渡地段。从地质力学上分析,该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淮阳山字型西反射弧和区域东西向构造带的汇交复合部位。从板块构造理念分析,本区地处扬子板块的中上扬子地块内。区内结晶基底和盖层均有着较为广泛的出露,且构造发育齐全,岩石类型丰富,因此区内基础地质教学内容丰富且齐全。实习区内有着从古元古代(距今约18亿年)到新生代(距今约百万年)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且均较为完整、齐全地出露于地表。因此,实习区内具备多条不同年代地层、岩石类型齐全,及路线尺度和露头尺度的各类构造现象丰富的教学路线。实习区内地质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种类较多,崩塌(危岩体)、滑坡、泥石流、溶洞塌陷等灾害在实习区内均可见(如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和尚洞溶洞塌陷等),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学生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发生原因等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例。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及链子崖危岩体治理工程、黄牛崖危岩体治理工程、棺材岩危岩体治理工程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勘察及灾害治理的教学实例。实习区内有着众多典型的峡谷、岩溶等地貌类型,可为诸如地理学、地貌学、旅游、美术等专业提供不可多得的活教材。中国质地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秭归新县城,直线距离三峡大坝约1公里,交通便利,生活环境良好,是一个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地球化学、旅游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野外实习基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