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导读

试述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师范生暑期教育服务及其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3
近现代以来,西部地区的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各种困境。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多所高校内迁客观上使得西部地区师范教育事业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滇办学期间遵照教育部令成立了师范学院,为了适应西部教育发展的需要,联大师范学院鼓励在校师范生积极与闻社会需求并参与地方教育服务,提倡师范生积极利用暑假时间传播学术、促进地方教育发展。这些教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师范生“教”“学”“做”相互合一,也更好地提升了师范生从生活中认识教育问题并付诸实践的能力。很显然,对此类实习活动的探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抗战期间师范院校的师范生育人目标如何在学术与社会之间游走、如何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服务之间产生互动等一系列问题。①联大研究长期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中的“显学”,涌现出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于联大师范学院的研究也有相关史料及成果,如云南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编《云南师范大学校史稿(1938—1949)》,云南师范大学纪事组编《云南师范大学纪事(1937—1998)》等研究,其他相关史料汇编资料也对抗战时师范学院的创建与发展有所涉及,如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著《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编),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二册),崔运武主编《中国师范教育史》,杨之岭、苏渭昌等合编《中国师范教育》等。此外,胡金平《暑期学校与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对民国时期暑期学校名称及由来进行了详细考证,并根据暑期学校主办主体将其划分为“会社主导型”“大学主导型”及“政府主导型”三种类型。闻黎明《西南联大与云南中等学校师资培养》,主要根据云南地方发行量最大的报刊《云南日报》相关记载,对年联大师范学院的云南地方中等学校师资培养进行详细考察,指出其培训讲授的内容既针对了云南中等教育的客观实际,又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此外,尚未有其他研究针对联大师范学院师范生暑期地方教育服务进行专门论述。 一、联大师范学院的设置与师院学生暑期实习相关政策背景 1938年以来,云南省共有师范学校41所,其中完全师范院校12所,简易师范学校29所,学生共有5366人,其中完全师范学校学生1750人,简易师范学校学生3606人,当年度毕业师范生967人。就规模来说,与其他西部省份相比,云南师范教育的规模在边疆各省份中是排名居前的。[2]但即便云南省的师范教育具有如此的规模,依然满足不了全省师范教育发展的要求,也难以适应师资质量提升与师资队伍专业化的诉求,[3]因而在云南当地设置一所高水平的师范院校尤为必要。恰1938年教育部颁行《师范学院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规定:关于师范学院的设置,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在综合大学中设置。在此规划之下,,国立西南联大第八十三次常委会决议并遵照教育部令,自该年度下学期9月起增设师范学院,并将联大原有文学院、哲学心理教育系所属教育部分、南开大学哲学心理系的教育组划归师范学院,同月20日奉教育部令,特将云南大学教育系师生划归于师范学院成立教育系,同时常委会遵照教育部颁布的上述《师范学院规程》第19条,聘任清华留美、曾任南开大学教育系教授及长沙临时大学学生军训队副队长的黄钰生教授担任新成立的师范学院院长,并请黄钰生先生先行编制本校师范学院经费。[4] 与联大师范学院的创设几乎同一时期,自1938年度起,为加强联大师范学校师范生暑期地方教育服务等工作,教育部特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师范学生开展暑期教育服务的相关规程,体现了教育部对师范学院引导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与社会服务的重视。如1938年颁布的《师范学院规程》第52条规定了“各师范学院学生须于暑假或寒假期间,从事社会服务或劳动服务,如社会教育、义务教育等服务,或于农业及工厂实习、或社会调查等,且服务时间不少于四个星期。”[5]1941年教育部又发布《师范学校(科)学生实习办法》(以下或简称“《办法》”),《办法》严格规定了各师范学校应着手建立师范生实习指导委员会,以专门负责师范生实习计划、指导和管理等事项,并对该委员会的组成以及师范生实习的时间、内容、场所和实习展开、成绩的评定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6]463-467此后,教育部又先后颁布了《师范学校“实习”课程标准》《各省市师范学校毕业生保送升学办法》《各省市师范学校辅导地方教育办法》等法令,旨在规定师范学校应充分组织学生或鼓励学生自发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服务,并提倡全国各国立师范院校师范生应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走出校园,充分认识并了解社会。[7] 值得注意的是,联大师范学院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当地中等师资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了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具体为:其一,师范学院除了规定师院学生对于一切事物应具有良好之态度之外,还严格规定联大师院学